簡介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是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預算管理單位,是復旦大學的附屬綜合性教學醫(yī)院。醫(yī)院開業(yè)于1937年,是當時中國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綜合性醫(yī)院,隸屬于國立上海醫(y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孫中山紀念醫(yī)院,后更名為中山醫(yī)院。解放后曾稱上海第一醫(yī)學院附屬中山醫(yī)院和上海醫(y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2001年用現名。1991年12月經衛(wèi)生部批準,成為上海市第一批三級甲等醫(yī)院。
經過76年的發(fā)展,中山醫(yī)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積95892.1㎡,總建筑面積356206.5㎡,核定床位1700張。2013年門急診就診量311萬人次,出院病人8.4萬人次,住院手術病人5.5萬人次。全院職工3433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高級職稱437人,醫(yī)師1219人(含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355人),護士1340人,醫(yī)技人員401人。
醫(yī)院設有除兒科以外的所有科室、綜合實力雄厚。心臟、肝癌、腎臟和肺部疾病診治是醫(yī)院的重點和特色,診治水平始終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國家臨床重點???8個:消化科、檢驗科、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臨床護理、中醫(yī)腦病科、呼吸內科、腎病科、普通外科、重癥醫(yī)學科、腫瘤科、醫(yī)學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診醫(yī)學科和神經內科。心血管病和肝腫瘤為上海市臨床醫(yī)學中心(重中之重)。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影像醫(yī)學研究所、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上海市中西醫(yī)結合康復研究所、上海市肝病研究所、上海市腎病與透析研究所、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復旦大學普通外科研究所、復旦大學內鏡診療研究所、復旦大學核醫(yī)學研究所也設在院內,成為醫(yī)院重要的研究機構。上海市的院內感染、超聲診斷、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6個臨床質量控制中心也掛靠中山醫(yī)院。醫(yī)院每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近百項。近年獲國家級、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和上海市科技成果獎百項。設有博士點15個,碩士點21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1個,有經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或上海市衛(wèi)生計生委批準的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15個,專科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19個。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xù)醫(yī)學教育學習班逾50期,招收進修醫(yī)生超過700名,為國家培養(yǎng)了許多高級醫(yī)學人才。
醫(yī)院擁有先進的醫(yī)療設備,包括螺旋斷層自適應放療系統(Tomo)、PET-CT、320排640層超速螺旋CT、全數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機(DSA)、直線加速器、3.0T磁共振斷層掃描儀、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數字化X線成像系統(DR)、重癥監(jiān)護系統和遠程醫(yī)療教學系統等等。
上海中山醫(yī)院網友推評疾?。焊伟?、心臟瓣膜性疾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肝病、冠心病、肺癌、主動脈瘤、胃癌、心肌炎、心臟病、膽結石、肺部疾病、心臟搭橋等。
上海中山醫(yī)院患友熱薦醫(yī)生:
王春生大夫,擅長心臟瓣膜性疾病、主動脈瘤、先天性心臟病,患友反饋“態(tài)度和氣,對病人負責”
朱文青大夫,擅長心律失常,“態(tài)度和藹”,“講解病情的時候很有耐心” ,掛號相對較難
邵孟平大夫,擅長心臟瓣膜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診治,“耐心、負責”,“仁心仁術”
樊嘉大夫,擅長肝癌外科診治
就醫(yī)指南
一、 就醫(yī)地址
門診部:醫(yī)學院路111號
發(fā)熱門診、腸道門診:醫(yī)學院路130號
住院部:楓林路180號
急診部:平江路111號
分 部:延安西路1474號
二、 就醫(yī)咨詢電話
總機號碼:64041990
電話預約專線:64041990—2008,2009,2010(特需門診)
門診業(yè)務咨詢服務:64041990—2577(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
三、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六)
上午門診:8:00——12:00 下午門診:1:30——5:00
大部分科室中午有連續(xù)門診
四、 駕車路線
南線:漕溪路高架→南丹路→斜土路→楓林路 →醫(yī)學院路111號
北線:南北高駕→徐家匯路出口→肇嘉浜路→小木橋路→醫(yī)學院路111號
五、 公交線路
43路、49路、50路、72路、73路、89路、104路、128路、205路、218路、303路、326路、572路、712路、733路、806路、820路、864路、931路、957路、984路、985路、隧道一線、隧道二線、隧道七線、徐閔線、徐川線、申閔線、滬松線、南佘線
六、 門診掛號方式
1、 自助掛號(門診大廳),適用于本市醫(yī)保復診病人。
2、 專家門診掛號(門診大廳)7:00AM開始;普通門診掛號(門診大廳)7:30AM開始;
3、 高級專家會診中心在門診14樓掛號;
4、 預約掛號:上海助醫(yī)網、上海導醫(yī)網。
5、 現場預約:預檢處(請?zhí)崆皟蓚€工作日預約)。
七、 其它
1、 自動取款機,位于一樓門診大廳內。
2、 郵局,位于平江路(從醫(yī)學院路走到楓林路,左轉沿楓林路走大約2分鐘即可到達)。
3、 投幣電話,一樓大廳導醫(yī)臺對面。
4、 借用輪椅,請至門診大廳預檢處憑押金借用。
5、 停車,門診部設有地下停車庫,每小時8元。
6、 飲水機在門診大廳、急診室、3樓CT室,一次性杯子可至門診大廳預檢處取。
地址 :
本部:上海市徐匯區(qū)楓林路180號;延安西路分院:長寧區(qū)延安西路1474號
行車路線 :
本部行車路線(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上?;疖囌境霭l(fā),乘地鐵4號線在東安路下車,步行至醫(yī)院;
本部行車路線(本地患者):乘坐公交104路在小木橋路斜土路,927路在烏魯木齊南路建國西路下車,43路,45路,49路,205路,218路,733路,806路,820路,864路,931路,957路,984路,985路,隧道二線,徐川專線,步行至醫(y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內科創(chuàng)建于1958年,其奠基人是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學家陶壽淇教授。中山醫(yī)院心內科是我國重要的心臟內科臨床和科研基地,總體醫(yī)療和科研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1980年包括心內科在內的心研所被正式任命為WHO和衛(wèi)生部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
1988年心內科被國家教委批準為重點學科
1994年被批準為上海市醫(yī)學領先專業(yè)重點學科
1994年被指定為全國心血管病臨床藥理中心
1997年被列為“211工程”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點學科
1998年再次蟬聯上海市醫(yī)學領先專業(yè)重點學科
2001年被指定為上海市心血管病臨床醫(yī)學中心
2001年被國家教委批準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復旦大學“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設學科。
心導管室配有世界最先進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統和其他各種醫(yī)療設備,包括:2臺GE INNOVA2000數字血管造影系統、六十四導電生理記錄儀、CARTO射頻消融系統、心臟程序刺激儀、血管內超聲成像儀、冠狀動脈內多普勒血流測定儀、冠狀動脈內血流儲備分數測定儀和冠狀動脈內斑塊旋磨儀和血液動力監(jiān)測系統等。每年完成各種心導管手術數4000余例,包括冠心病介入診治,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經導管治療,起搏器植入,先天性心臟病和瓣膜病等的介入治療。總體水平和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中山醫(yī)院心內科擁有國內各種心血管疾病診治技術中的許多“第一次”:1954年首次報告用單極胸導聯心電圖診斷心肌梗死;1962年率先開展左心導管檢查;1963年首先報告用染料稀釋曲線測定診斷先天性心臟病;1965年開展心腔內心電圖檢查;1968年與心外科合作安置國內第一臺埋藏式人工心臟起搏器;1973年首次在國內開展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成功;1989年國內率先開展導管消融治療室性心動過速獲得成功; 1989年在國內最早設立心肌炎??崎T診,并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臨床分型;1994年國內首次經靜脈安置埋藏式自動起搏復律除顫器,對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義; 1999年在華東地區(qū)率先開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綠色通道”,醫(yī)、護、技人員全天24小時待命,確保病人得到及時搶救。
心內科目前開設4個病房(包括1個干部病房)和1個監(jiān)護室,實際開發(fā)病床190余張。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擴張性心肌病的治療為特色。除開設心內科專家門診、普通門診以外,還開設有冠心病介入治療后隨訪門診、起搏器門診、房顫門診、高血壓門診、高脂血癥門診、心律失常門診、暈厥門診等特色門診。每年接診來自全國各地的門診病人16萬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位于國內前列。
冠心病介入診斷和治療方面,中山醫(yī)院心內科是國際著名的中心,早在1973年,陳灝珠院士在國內首先開展了冠狀動脈造影,為中山醫(yī)院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在葛均波教授的帶領下,醫(yī)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療無論數量、質量在國內均處于領先地位,首先開展了門診病人的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解決病人住院難和看病貴的問題。1999年在華東地區(qū)首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癥介入治療搶救的 “綠色通道”,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癥介入治療150例左右,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在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斑塊的旋磨等高難度的特色介入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血管內超聲在冠狀動脈疾病診治領域方面的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率先開展經冠脈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及終末期心肌病的研究。冠脈介入治療超過1000例/年,2005年為1113例,成功率超過98%,病例的復雜程度和治療效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是國內唯一被權威的美國TCT會議邀請進行手術演示轉播的心臟介入中心,且2005年2006年連續(xù)兩次受到邀請。還多次參加其他的國際重要學術會議包括歐洲JIM,日本CCT以及印度介入心臟病會議等的手術轉播,其中由學科帶頭人葛均波教授演示的逆行對吻導引鋼絲技術開通慢性完全閉塞性左主干病變在2005年10月在美國召開的TCT大會上現場直播時,流暢新穎的手術技術引起了國際專家的驚嘆,心內科在心臟病介入治療中高超的技術水平在會議上引起巨大反響,中山醫(yī)院心內科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這些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在不斷增加。06年8月受到哈佛大學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內科的邀請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進行兩院間的學術交流。
心內電生理和起搏方面,中山醫(yī)院心內科不僅起步早,有著多項“全國首次”的紀錄,而且近年來掌握先進技術、水平居于國內前列。使用Carto三維標測系統、Pruka700電生理多導記錄儀等先進設備,每年完成心臟電生理和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手術超過500例,成功率高,治療合并癥少,近年完成了心房顫動的射頻消融治療200例,是2005年全國超過百例的四大中心之一,隨訪一年后復發(fā)率低于20%,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中山醫(yī)院心內科自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是全國最早開展此項手術的單位之一。目前已累計植入各種人工心臟起搏器近4000例,具有豐富的植入、隨訪經驗。近年每年植入數量近400臺,生理性心臟起搏超過40%,植入數量位居華東地區(qū)第一名,全國第二名。近年來積極開展自動心臟復律除顫器(ICD)、雙心室同步起搏治療心力衰竭(CRT)、雙房同步起搏預防陣發(fā)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同部位心臟起搏、心臟起搏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暈厥等工作,各項工作均處于上海市領先地位。
先天性心臟病的傳統療法是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大,對病人尤其是少年兒童造成很大的痛苦。中山醫(yī)院開展經導管封堵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復雜先心病的治療,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受到了病人及家屬的歡迎。僅2005年就完成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290例,位居全國前列。
中山醫(yī)院心內科為全國首批獲準進行心血管病臨床藥理研究的中心之一,參加了多個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并擔任國內牽頭單位,為循證醫(yī)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創(chuàng)建于1946年,學科創(chuàng)始人是著名外科學家沈克非教授。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學科總體醫(y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國內領先地位。
·1997年被列為“211工程”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學科。
·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委重點學科。
·2002年被列為“211工程”第二期重點建設學科。
·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有各級醫(yī)師 6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
·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有醫(yī)學博士19人,碩士6人,在職博士生10人,在職碩士生7人。
·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有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11名。
·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學科現由四個臨床病區(qū)和一個中心實驗室組成。核定床位數184張。
·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每年平均診治門診病人近7萬5千例次,急診病人 8000余例次。
·上海中山醫(yī)院普外科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近5800例次,完成大中型手術近4500例。
上海中山醫(yī)院肝腫瘤內科科室概況
·1968年上海第一醫(yī)學院中山醫(yī)院腫瘤小組
·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醫(yī)院肝腫瘤小組,并設病房
·1978年改名中山醫(yī)院肝癌研究室,分為病房和實驗室
·1988年改名為上海醫(y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
·著名肝癌外科專家、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教授任所長
·現有醫(yī)技人員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
上海中山醫(yī)院肝腫瘤內科30年的奮斗歷程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10年:小肝癌研究
·第二個10年:復發(fā)肝癌的早期發(fā)現和治療、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治療
·第三個10年:肝癌復發(fā)轉移的機理與防治
·我國最主要的兩個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
·國家級重點學科(腫瘤學)
·上海市醫(yī)學領先專業(yè)(肝臟腫瘤學)
·211工程重點學科(腫瘤學)
·肝腫瘤外科和內科。
·擁有80余張??撇〈?
·面積900m2的設備精良的實驗室。
·外科治療為主,內外科、中西醫(yī)、基礎與臨床結合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是由中國著名肺臟病學家、防癆事業(yè)奠基人之一吳紹青教授于20世紀30年代創(chuàng)立。吳紹青教授開創(chuàng)國內先河,最早在國內開展肺功能檢查,并帶領李華德教授自行研制肺功能儀和呼吸機。從上世紀50年代起,已出版20余部專著,并研制成功適合中國人面型的機械通氣面罩。目前負責人為上海市醫(yī)學領軍人才白春學教授,呼吸科為上海市醫(yī)學重點學科和復旦大學重點發(fā)展學科,是國內首批博士學位授予點、臨床醫(yī)學博士后流動站之一。現有正高職稱10人,副高職稱13人,主治醫(yī)生17人和數名住院醫(yī)師。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學科設有門診胸部疾病診斷中心(包括7個??崎T診)、普通門診和呼吸普通病房、呼吸老年病房、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肺部腫瘤綜合診療中心;有四個專業(yè)實驗室,分別是肺功能、臨床微生物、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實驗室。此外,還兼管上海市呼吸內科臨床質控中心和上海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開展的醫(yī)療新技術有介入性纖支鏡、肺部腫瘤綜合診療、肺部感染診斷和鑒別診斷、呼吸衰竭治療新技術、全麻密閉加壓氧分側肺盥洗術以及胸肺介入技術和胸腔鏡等,經常派出專家參加上海和各省市的疑難病例會診,并經常受邀請參加國內外的學術講座和報告。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目前承擔上海市醫(yī)學重點學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wèi)生部、教委博士點、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美國NIH的RO1等多項課題,另外即將啟動復旦大學肺損傷和炎癥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項目。近5年先后發(fā)表SCI索引論文90余篇,核心期刊數百篇,主編專著7部。白春學教授還兼任英國Taylor & Francis出版社《J Organ Dysfunction》副主編,提出創(chuàng)立Against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Alliance (ARDA)建議,旨在引起社會和醫(yī)務界對呼吸衰竭的重視,及早防治呼吸功能不全,以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該研究小組對水通道和肺損傷治療的研究已引起了國內外關注。在《Respiratory Physiology & Neurobiology》,2004,142:1-11的文章The role of aquaporin-1 (AQP1) express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被Science Direction評為2004年前25篇文章中第8篇(檢索途徑: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journal_id=15699048)。
近5年獲得獲授權2項發(fā)明專利和18項實用新型專利,此外,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在國際上最早應用RNAi技術研究抗肺腫瘤藥物,已獲得“一種雙鏈RNA及其用途”的專利(專利號:ZL03115489.1);獲得2005年上海市優(yōu)秀發(fā)明選拔賽一等獎;最早研究聯合應用血液凈化和膜氧合器 (專利號:ZL 2004 2 0091118.1) 治療ARDS;目前聯合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研發(fā)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隨棄式氧和pH生物光纖化學傳感器,并開發(fā)出以其為基礎的實時血氣分析儀雛型,首次在體系列應用獲得成功。
呼吸科歷年獲得許多殊榮,先后獲得上海市優(yōu)秀發(fā)明選拔賽一等獎2項,衛(wèi)生部科技進步獎5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5項,另外還有中華醫(yī)學獎和上海市衛(wèi)生局獎各1項??剖矣胁┦可鷮?名,碩士導師6名,已培養(yǎng)博士和碩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后1名。目前在讀研究生16名,博士后2名。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臨床部分由門診(包括普通門診和哮喘、鼾癥、肺部腫瘤等特色門診)和病房(普通病房、急診周轉部病房、肺部腫瘤綜合治療病房、呼吸監(jiān)護和特需病房以及分部呼吸病房)組成,共有病床152張。在呼吸衰竭、肺部腫瘤診療、肺部感染和呼吸康復方面具有特色。最早在國內開展肺功能檢查和呼吸衰竭搶救工作,開展的醫(yī)療新技術有介入性纖支鏡、肺部腫瘤綜合診療、肺部感染診斷和鑒別診斷、呼吸衰竭治療新技術、全麻密閉加壓給氧分側肺盥洗術以及胸肺介入技術和胸腔鏡等,經常派出專家參加上海和各省市的疑難?例會診,并經常受邀請參加國內外的學術講座和報告。
&多功能通氣面罩獲得專利
&專利:972351051
呼吸衰竭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為最早在中國開展呼吸衰竭搶救和研究的單位之一。率先在國內開展肺功能和呼吸衰竭搶救工作,并最早與國內廠家聯合研制肺功能測定儀和呼吸機。先后承擔國家\"七五\"\"八五\"攻關課題\"肺心病的搶救及其緩解期治療\"、\"發(fā)展無創(chuàng)傷性機械通氣防治呼吸衰竭\",承擔衛(wèi)生部重點項目\"呼吸衰竭治療新技術的研究\"和 \"ARDS診治新技術研究\",大大提高了呼吸衰竭搶救的成功率。獲衛(wèi)生部面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醫(yī)藥衛(wèi)生適宜技術和?創(chuàng)性面罩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十大推廣項目,并先后獲得衛(wèi)生部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多項,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目前承擔的衛(wèi)生部重點項目\"ARDS診治新技術研究\"充分吸取了國際先進經驗,并提出多項創(chuàng)新點,例如:1)聯合應用血液凈化和膜氧合器治療難治性ARDS;2)多中心驗證霧化吸入β2-受體激動劑對肺損傷性肺水腫的治療作用和副作用;3)從無創(chuàng)到有創(chuàng)的階梯呼吸支持技術。目前已經成功搶救多名國內外重癥ARDS患者: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肺部感染組具有雄厚的臨床和科研實力,曾獲中華醫(yī)學科技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目前承擔\"十五攻關\"項目1項(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干預),在國內外發(fā)表論文近百篇。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肺部感染門診由專門從事肺部感染臨床和科研的高年資醫(yī)師參加,對肺部感染進行規(guī)范化的診斷和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并提供國內外有關肺部感染防治的最新進展,以利于有效預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發(fā)生。
肺部腫瘤綜合治療規(guī)范有序的診斷、分期、以及多學科治療(綜合治療)方案可以為患者個體提供可能治愈或有效緩解的最好的治療方法。在2002年1月28日,本著“綜合多學科專家實力,提供最優(yōu)化診療服務”的宗旨,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成立了中山肺部腫瘤綜合診療中心。融合中山醫(yī)院肺科、胸外科、放療科、放射科和中醫(yī)科等10余名專家和20余名醫(yī)務人員力量以及中山醫(yī)院的現代化診斷設備(如CT、MRI、ECT、超聲波、電子纖支鏡、胸腔鏡和縱隔鏡),為廣大肺部腫瘤患者提供優(yōu)化服務,最大程度地提高療效和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并積累了一定的綜合診療經驗。綜合治療主要包括有機組合手術、化療、放療和其他有效方法:如:1、同步放化療;2、靶向治療;3、免疫治療和中藥治療
哮喘:設有變應原皮試、支氣管激發(fā)試驗、脫敏治療、規(guī)范化治療、指導正確吸入方法、普及哮喘知識及宣教等項目。睡眠障礙與鼾癥治療采用進口睡眠呼吸監(jiān)測儀?確評估鼾癥的病情。開展射頻消融術、口腔矯正器、懸雍垂腭咽成形術、微波和經鼻持續(xù)氣道內正壓通氣和減肥等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設有實用性健康教育,個體化防治方案,科學性改善癥狀和綜合性康復治療等新方法,并提供國內外有關COPD防治的最新信息??人栽\療有專門從事咳嗽臨床和科研的高年資醫(yī)師和專家參加普通和專家門診,可為咳嗽患者提供規(guī)范化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醫(yī)療新技術
治療肺泡蛋白沉著癥的新方法-全麻密閉加壓給氧分側肺盥洗術,原發(fā)肺泡蛋白沉著癥,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只有支氣管肺泡灌洗。其效果取決于灌洗量,而且全肺盥洗較纖支鏡盥洗效果好。然而,當患者肺功能嚴重損害時則無法接受這一治療方法。為克服這些不足,自1999年始我們試用了自己改良的全麻密閉加壓給氧分側肺盥洗術,與以往方法的差別是我們的方法中有2個重要的改良:1、肺盥洗時給予密閉加壓給氧。2、 加速盥洗液吸收。第一個改良有三個有益作用:(1)使盥洗液與肺泡充分接觸,增加盥洗效果;(2)改善氧合功能,特別適合單側肺通氣不能保持氧分壓在安全范圍者。因為它可以使純氧混合在液體中,充分與肺泡接觸而增加氧合。如果術盥洗術中氧飽和度降低,除調整非盥洗肺的吸氧?度和呼吸支持外,還應增加盥洗肺的給氧擠壓時間。(3)在盥洗肺側加壓給氧的同時,可由于肺泡內壓的升高而減少分流量和改善動脈血氧分壓。第二個改良的有益作用是在生理鹽水盥洗液中加入腎上腺素后,不但有利于舒張支氣管和回收盥洗液;而且有利于吸收肺泡內殘留液體,減少其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診治新技術
上海中山醫(yī)院呼吸科白春學教授根據以往工作基礎并借鑒國內外的最新進展,提出了ARDS診治新技術,可明顯提高ARDS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并提高其搶救成功率。
其中包括下列新技術:
1)比較研究肺泡水腫液體/血漿蛋白比值、VWF和Vd/Vt比值對ARDS早期診斷、鑒別診斷以及預后的綜合意義, 有助于ARDS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
2)比較小潮氣量通氣和雙水平壓力調節(jié)通氣對ARDS患者心肺功能和預后的影響,有助于減少肺損傷和改善預后。
3)聯合應用血液凈化和膜氧合治療難治性ARDS,有助于提高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4)霧化吸入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治療肺損傷性肺水腫,有助于加速肺水腫消散和改善預后。
哮喘的過敏原診斷和脫敏治療
哮喘病人大多數是由于對環(huán)境中的過敏原過敏而致病,故明確過敏原對診斷、預防和治療哮喘非常重要,并能根據皮試結果進行脫敏治療。中山醫(yī)院肺科門診開展過敏原皮試已有2年,選用德國默克公司的標準化阿羅格皮膚點刺液,品種齊全,共有30種過敏原皮試液,能進行全面的過敏原測試。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安全,隨時檢測,隨時出結果。
脫敏治療是通過肌肉注射小劑量的過敏原讓病人反復接觸與之過敏的過敏原,使病人對此類過敏原的耐受性提高,當再次接觸時不再產生過敏現象。臨床上一般選用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螨、花粉、霉菌等,治療前先通過過敏原皮試,確定病人對該過敏原過敏。先從最低濃度開始,劑量逐步增加到維持量。整個療程分劑量增加階段和維持治療階段,每周注射1次,需要治療 1~5年。中山醫(yī)院肺科門診開展脫敏治療已有10年歷史,療效非常顯著,經脫敏治療后,哮喘的發(fā)作次數減少、病情減輕,皮膚試驗敏感性下降,部分病人甚至達到治愈。
上海中山醫(yī)院消化科由著名內科學家林兆耆教授于1953年創(chuàng)立,1978年正式建科,朱無難教授任首任主任。1983年,劉厚鈺教授任主任。1999-2009年,王吉耀教授任主任?,F任主任為沈錫中教授。消化科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yè)隊伍。??崎T診每周6天,由副教授和主治醫(yī)師輪流坐診;每周6天均開設專家門診。2012年門診人數已逾20萬人次,其中專家門診逾6萬。目前中山醫(yī)院消化科設有兩個獨立的病區(qū),共有核定床位106張,2012年出院人數達4100人次。住院病人多為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重危病人,臨床綜合實力強,診治水平高。是衛(wèi)生部??漆t(yī)師培訓基地、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山醫(yī)院臨床藥理基地單位、內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設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幽門螺桿菌、內鏡治療、腸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等專病及特色門診。是我國最早開展肝穿刺的單位之一,病理診斷水平全國一流。消化科每周開展科內業(yè)務學習,包括最新研究進展及疑難病例討論,每月一次臨床病理討論(和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病理科、中山醫(yī)院病理科聯合),每年主辦國家級繼續(xù)教育項目兩項:肝病治療進展學習班、循證醫(yī)學與臨床實踐學習班。在國內首先提出循證醫(yī)學的概念,并將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應用于胃腸以及肝臟病學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慢性肝病診治、肝纖維化機制、內鏡治療等領域的研究水平名列全國前茅,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課題、上海市科委和863課題。研究成果“幽門螺桿菌關鍵致病因子CagA、 VacA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完成單位) (2007)、“肝纖維化細胞分子機制與治療策略”獲上海醫(yī)學科技一等獎及中華醫(yī)學科技三等獎(第一完成單位)(2008)、“消化道腫瘤及慢性肝病靶向納米藥物載體研制”獲上??萍歼M步二等獎及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單位)(200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非創(chuàng)傷性診斷體系的建立及其診斷價值的研究”獲上海醫(yī)學科技二等獎(第三完成單位)(200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非創(chuàng)傷性診斷和氧化苦參堿的治療作用” 獲中華醫(yī)學科技三等獎(第三完成單位)(2006)。目前消化科共有醫(yī)師31名(不包括在大內科進行規(guī)范化培訓的住院醫(yī)師),包括正高5名、副高10名、主治醫(yī)師14名、完成規(guī)范化培訓的住院醫(yī)師2名。其中獲博士學位20人,碩士學位9人,學士學位2人。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胸外科,衛(wèi)生部國家臨床重點??疲虾J兄攸c學科,上海市胸心外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 ,全國胸外科臨床藥理基地。中山醫(yī)院胸外科創(chuàng)立于1947年,由我國胸外科學奠基人之一、著名的胸外科專家黃家駟教授擔任主任,設病床20張。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了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囊腫以及肺癌的手術治療,使中山醫(yī)院在胸外科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1958年黃家駟教授調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院長后,由著名的心胸外科專家石美鑫教授擔任主任,在五十年代艱難條件下,開拓了心臟外科工作,并成立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為我國胸心外科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做了大量工作。
隨著病人的增加以及學科發(fā)展的要求,1992年分為胸外科和心外科二個獨立科室,由仇德惠教授擔任胸外科主任。1999年鄭如恒擔任胸外科副主任(主持)。2006年由王群擔任胸外科副主任(主持)。中山醫(yī)院在國內胸外科領域有著輝煌的歷史,先后首創(chuàng)了多項胸外科手術治療方法:1948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肺轉移瘤切除術、1950年首創(chuàng)了食管燒灼傷食管切除食管胃頸部吻合、1953年膿胸全肺切除、1953年胸骨后空腸代食管手術、1954年首先進行動脈導管一期先縫合再切斷術、1957年進行國內首例先天性食管閉鎖及食管氣管瘺施行一期根治手術、1991年首創(chuàng)了用食管手術導管施行食管胃(腸)吻合術、1994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在電視縱隔鏡輔助下經縱隔行食管癌切除術、1999年協助華山醫(yī)院手外科首次應用電視胸腔鏡技術全程游離胸段膈神經用于膈神經移位修復臂叢神經損傷、2000年首次報道了中斷肋骨剖胸手術方法、2006年首次報道了經內鏡支氣管黏膜下注射硬化劑治療肺切除術后支氣管胸膜瘺、胸腔鏡下施行肺癌射頻消融術以及率先在腔鏡下應用補片修補巨大食管裂孔疝 ,2009年首先報道了俯臥位胸腔鏡食管癌切除術,診治水平在全國綜合性醫(yī)院胸外科中處于領先地位。
中山醫(yī)院胸外科現為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成員單位,共有醫(yī)師2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F任副主任王群(主持工作)。分設二個病區(qū)有核定床位數共60張,每年診治住院病人超過2000例。
目前胸外科每周一到周六上午均設有胸外科專科門診,每周一到周五均設有專家門診,每年門診量10000余人次,診治的病種包括氣管及肺良、惡性腫瘤;食管癌及食管疾??;縱隔腫瘤;胸部外傷;胸壁及胸膜疾病;支氣管擴張;膿胸、肺大泡、肺膿瘍、肺囊腫、肺結核;肺氣腫;膈肌疾病,動脈導管未閉;終末期肺部疾患;手汗癥等。全年手術病例超過2000例,手術數量在國內綜合性醫(yī)院處于領先地位,能開展各種類型的胸外科手術,均取得良好的療效。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已形成了中山胸外疾病的診治特色。
已開展的手術包括:1) 氣管手術:隆突成形術,氣管腫瘤切除術。2) 肺手術:肺葉切除術;袖式肺葉除術;全肺切除術;肺段、肺楔形切除;肺減容術等。3) 食管手術:食管、賁門癌切除,胃食管吻合術;食管癌切除,結腸代食管術;Heller's術;食管平滑肌瘤摘除術。4) 膈肌及縱隔疾病手術:外傷性膈疝修補術,食管裂孔疝修補術,縱隔內巨大腫瘤切除術,胸腺切除術。5) 胸壁及胸膜腔疾病手術:胸壁良性腫瘤切除術;胸壁惡性腫瘤切除、胸壁修補成形術;慢性膿胸纖維板剝脫術;胸膜間皮瘤切除術。6) 胸腔鏡手術:胸腔鏡肺切除術;肺癌射頻消融術;肺大皰切除術、胸膜固定術;肺楔形切除術;全胸腺切除術;食管癌切除術;食管平滑肌瘤摘除術;食管憩室切除術;食管肌層切開術;食管裂孔疝修補術;交感神經干切除術;漏斗胸矯治術。7) 縱隔鏡手術:縱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縱隔淋巴結活檢術。8)肺移植手術:各類肺部終末期疾病的單肺移植以及雙肺移植術。
尤其是在各項疾病診療的過程中,良好的療效顯示出中山胸外診治特色優(yōu)勢。
1)肺癌和食管癌的規(guī)范化治療:肺癌和食管癌是目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就全球范圍而言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中山醫(yī)院胸外科在吸取國內外先進理論和總結自身多年經驗的基礎上,對肺癌和食管癌采取規(guī)范化的手術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策略,既降低了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又改善了肺癌和食管癌的生存情況。
2)胸外科疾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包括食管良性疾病的腔鏡治療、各類胸腔鏡手術和縱隔鏡手術等。食管良性疾病常見的病種包括賁門失遲緩癥、食管裂孔疝及食管反流性疾病、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和食管囊腫等。目前國內對于食管良性疾病認識水平不夠、治療手段不全。傳統開胸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腔鏡治療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常規(guī)手術“大切口、小手術” 的局面,由于腔鏡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的優(yōu)點,已成為食管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主流。國內在食管良性疾病的腔鏡治療領域較為落后,目前僅少數胸外科中心在開展該領域的工作。中山醫(yī)院胸外科近年來逐步開展食管良性疾病的腔鏡治療,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已開展的手術包括:胸腔鏡/腹腔鏡食管肌層切開術(Heller)、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 各種抗返流流術(Nissen、Dor 、Toupet)、胸腔鏡食管平滑肌瘤剝除術和胸腔鏡食管憩室切除術等。目前中山醫(yī)院胸外科能夠利用胸腔鏡開展包括難度較高的如肺葉切除、食管癌切除、胸腺切除、射頻消融在內的各種類型手術,手術水平和數量、診治疾病種類和效果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3)肺移植:肺移植是目前終末期肺部疾患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適用于治療晚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òㄎ鼰熞鸬穆璺魏拖忍煨驭?1蛋白酶缺乏引起的肺氣腫),肺纖維化,肺囊性纖維化及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中山醫(yī)院胸外科在肺移植實驗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果卓著,發(fā)表了多篇高質量的論文。在深厚的研究基礎上,臨床肺移植手術創(chuàng)造了亞洲最高年齡接受肺移植的紀錄。
4)內鏡治療:中山醫(yī)院胸外科在內鏡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支氣管胸膜瘺的內鏡治療是其中的一個特色。支氣管胸膜瘺是肺切除術后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處理棘手、死亡率高。目前對于支氣管胸膜瘺的治療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近年來經氣管鏡注射膠水封堵瘺口的方法為支氣管胸膜瘺的處理提供了一種微創(chuàng)的治療途徑,在此基礎上在國內率先采用經支氣管鏡硬化劑注射治療支氣管胸膜瘺的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中山醫(yī)院胸外科是國內最先開展食管鏡擴張的單位之一,在食管鏡擴張、植入食管支架、處理食管異物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5)胸部各種疑難雜癥和高難度手術:中山醫(yī)院胸外科憑借自身雄厚的實力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胸部各種疑難雜癥的診斷和治療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尤其是石美鑫教授主持的(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三科門診十余年來為數千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雜癥患者解除病痛。胸外科在數十年上萬例手術病例積累的基礎上,對于胸部各種復雜手術和高難度手術的處理上均有豐富的經驗。目前本科開展的難度較大的手術有:肺減容術、經心包內處理肺血管行肺癌切除術、中央型肺癌行肺癌切除并隆突成形術、肺癌行支氣管和血管雙袖式切除術;巨大縱隔腫瘤切除;結腸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手術等。
胸外科認真完成常年承擔的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五年制和七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及預防醫(yī)學、婦幼衛(wèi)生專業(yè)以及全國各地進修醫(yī)師的胸外科教學培養(yǎng)和訓練工作,還多次參加全國胸心外科進修班的教學工作。數十年來為全國各地培養(yǎng)胸心外科專業(yè)醫(yī)師四百多名,指導研究生數十名?,F已通過胸外科??漆t(yī)師培訓基地評審。2004年胸外科和呼吸科、放療科聯合主辦上海國際呼吸病研討會。2005年胸外科成功主辦國家級胸外科疾病治療與進展學習班。在教學中制定了嚴格、規(guī)范的科室教學制度,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并注意在教學示教中及時反映本專業(yè)的最新進展及本科室的一些特色,如中斷肋骨后外側切口下施行各類手術、胸腔鏡等微創(chuàng)手術、隆突成形術以及肺移植術等等,深受學生們歡迎。
胸外科在臨床診療方面不斷提高,保持國內領先水平的同時,在科學研究領域積極進取,完成和承擔多項科研課題,并不斷在各方面獲得重大研究成果和國家專利。其中石美鑫教授等主持的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huán)和人工心臟瓣膜的研究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99年衛(wèi)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200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仇德惠教授主持的用食管手術導管施行食管胃、腸吻合術獲1995年原上海醫(yī)科大學科研成果獎,上頸段食管癌、全喉切除、右半結腸咽底部吻合術以及氣管腫瘤切除、隆突成形術獲1996年培林醫(yī)學進步獎,中斷肋骨和腋下中斷肋骨剖胸新方法獲1998年原上海醫(yī)科大學科研成果獎;曾亮教授等主持的國家八五攻關課題99mTc標記抗人肺癌單抗LC-1片段在肺癌放射免疫顯像的臨床研究通過1997年上海市衛(wèi)生局科研成果鑒定,獲原上海醫(yī)科大學科研成果獎和上海市優(yōu)秀發(fā)明選拔賽一等獎。仇德惠教授研制的食管手術導管獲1995年國家專利、無損傷管腔吻合鉗獲1996年國家專利、無水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獲1998年國家專利及1999年上海市職工技協一等獎。曾亮教授主持的肺癌放射免疫治療的實驗研究獲199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肺癌超聲治療的實驗及臨床研究獲1999年衛(wèi)生部科研基金;徐正浪副教授主持的電視影像監(jiān)視下不進胸食管癌切除項目獲1996年衛(wèi)生部科研基金;仇德惠教授主持的食管腔內連續(xù)滴注化療及生物因子治療食管癌項目獲1999年上海市科委基金;劉愉博士主持的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同種異體大鼠氣管移植項目獲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胸外科先后在國內國家級雜志和國外SCI雜志上發(fā)表的各類論文150余篇,曾主編《實用外科學》、《現代外科學》、《胸心外科手術學圖解》、《血管外科手術圖譜》,副主編《辭海》、《大辭海》、《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胸部外科學》,主譯《胸部外科學及有關病理學》等多部學術專著。還參加編寫了《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教材——外科學》、《沈克非外科學》、《黃家駟外科學》、《胸心外科手術學》、《血管外科學》、《現代腫瘤學》、《實用胸膜疾病學》、《內鏡外科學》、《臨床外科學》、《臨床腫瘤手冊》、《外科診療常規(guī)》、《外科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等。參加編寫的《辭?!帆@1989年第一屆國家圖書榮譽獎、上海市優(yōu)秀圖書特等獎,1993年和1999年分獲上海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和上海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特等獎。
介入放射學是在醫(yī)學影像設備監(jiān)視導向下,利用較小的創(chuàng)傷手段,達到以診斷或治療為目的的醫(yī)療手段的總稱,是上世紀80年代初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融醫(y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于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國家科委、衛(wèi)生部、國家醫(yī)藥管理局三大部委聯合召開"中國介入醫(yī)學戰(zhàn)略問題研討會"上正式將介入治療列為與內科、外科治療學并駕齊驅的第三大治療學科,稱之為介入醫(yī)學(Interventional Medicine)。
*中山醫(yī)院介入科是國內最早開展介入放射學工作和建立獨立病房的單位,首任主任是我國介入放射學的奠基人之一林貴教授。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經是國內最重要的介入放射學臨床和科研基地。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國內最早開展經皮膽道造影及經皮穿肝膽管引流治療梗阻性黃疸,同時開展了有關血管內栓塞劑的實驗和臨床研究。
*上世紀80年代后期重點開展了中晚期肝癌的綜合性介入治療,并開展了大量的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內支架置放術的臨床研究。
*1991年在國內率先建立了介入放射學病房。并于90年代后期開展了超選擇性肝動脈插管的栓塞治療技術治療肝臟惡性腫瘤及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
*目前中山醫(yī)院介入放射科是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重點學科,每年完成介入手術超過4000余例,肝癌及其并發(fā)癥的介入治療在國內和國外一直居領先地位,多數病例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極大地造福了廣大的患者。
*目前科室內專職介入放射醫(yī)師15名,其中博士9名,碩士4名。
介入放射科治療疾病的種類:
1腫瘤性病變:
惡性腫瘤:肝癌、肺癌、腎癌、賁門癌、直腸癌、骨腫瘤等。
良性腫瘤:肝血管瘤、肝腎囊腫、子宮肌瘤等。
原發(fā)性肝細胞肝癌的介入治療—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肝癌介入治療是介入科最主要的工作。該項治療是通過導管選擇性插入肝動脈,灌注高濃度化療藥物,栓塞腫瘤的供養(yǎng)血管以及在CT、B超導引下經皮穿刺腫瘤,射頻消融或注射無水酒精。目前介入科已經治療三萬余例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并取得了明顯效果。部分病例為原無法手術切除的大肝癌經介入治療后明顯縮小,獲二期外科手術切除。使病人生存期從未治療的平均3-6個月,提高到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別是 74.1%、43.5% 和21.2%。最長的已存活超過18年。
子宮肌瘤的介入治療—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UAE)
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是指用導管超選擇性插入雙側子宮動脈,注入栓塞物質,閉塞子宮動脈血流,使子宮肌瘤缺血`梗塞`萎縮,從而達到使肌瘤縮小或不復存在,又保存了子宮的治療目的。正常的子宮組織有著豐富的側支血供,在子宮動脈栓塞后子宮組織不會發(fā)生梗死。
2 出血性病變:
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包括肝硬化門脈高壓導致的食道下段及胃底曲張靜脈破裂)、肝脾腎等實質臟器外傷出血等。
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分流術(TIPSS)
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分流術可以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穿刺頸靜脈導管進入下腔靜脈,經肝靜脈穿刺肝內門靜脈,使用球囊擴張分流道,然后置入金屬內支架建立肝內的門靜脈及體靜脈之間低阻力通道,分流部分門脈血液,以達到降低門脈壓力,防止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作用。
3.血管性病變: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狹窄、阻塞、動脈瘤、動靜脈瘺及血管瘤、靜脈血栓等。尤其擅長于頸動脈、腎動脈、髂動脈狹窄的內支架治療及肺動脈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療。
腎動脈內支架置入術(RA-Stent)_
腎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腹主動脈造影顯示左側腎動脈重度狹窄,選擇入狹窄的左腎動脈,導絲通過狹窄段,置入球囊擴張式金屬內支架,重復造影顯示左腎動脈狹窄基本消失,腎動脈血流通暢。
4.空腔臟器狹窄性病變:
良惡性膽道梗阻(梗阻性黃疸)、輸尿管梗阻、良惡性食管、氣管狹窄。
經皮穿肝膽道引流術
PTCD及膽道內支架置入術治療梗阻性黃疸,經皮穿肝內膽道置入外引流管引流肝內膽汁,然后使用導管及導絲通過膽管狹窄段,并置入金屬內支架。
5.骨與關節(jié)疾?。?
腰椎間盤突出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椎體血管瘤、骨質疏松癥等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折及椎體轉移性腫瘤等。
6.神經系統疾病:
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AVM)及頸動脈海綿竇瘺(CCF)等。
7.其它疾?。?
脾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各部位膿腫、囊腫等。
病房設置和門診時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介入放射科擁有獨立的病區(qū),暨中山醫(yī)院22病區(qū)(位于中山醫(yī)院3號樓3層)。病區(qū)下設床位55張,并設有特需病房。
醫(yī)療設備
介入科擁有獨立的介入放射手術室。現有4臺大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器,包括兩臺具備國際最新三維成像功能的德國西門子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同時擁有射頻消融機2臺和多普勒超聲儀2臺。
科研教學
出版專著:
《腹部介入放射學》 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年,《膽道疾病介入放射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年
科研成果:
“影像學和介入放射學新技術在肝癌診斷和治療中的系列研究”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肝癌綜合性介入治療技術的應用研究”,獲200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及2002年全國中華醫(yī)學科技獎二等獎。
“雙介入療法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 獲1992年國家科委科技成果完成獎。
進修醫(yī)師培養(yǎng):
國家級介入放射學繼續(xù)教育基地,每年招收介入放射進修醫(yī)師15名,并連續(xù)舉辦12期國家級介入放射學新技術學習班。
研究生培養(yǎng):
是國家級重要的介入放射學研究生培養(yǎng)基地,目前已經畢業(yè)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10人,在讀博士研究生8人,在讀碩士研究生5人。
主辦國際會議:
2005年6月舉辦第一屆上海肝癌綜合診療國際會議。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臟超聲診斷科(心超室)建于1984年,是我國創(chuàng)建最早的心臟超聲診斷室之一,奠基人為姜楞教授。共有醫(yī)務人員11名,9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高級職稱2名,中級職稱3名,初級職稱6名。總體醫(yī)療和科研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歷任主任有姜楞教授(現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客座教授)、沈學東教授。
心超室是國家影像學重點學科、上海市心血管臨床醫(yī)學中心、上海市超聲質量控制中心、復旦大學超聲醫(yī)學與工程研究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內主要的心血管病超聲診斷中心之一,超聲診斷與手術符合率達到98%以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并有98%以上的病人可以在術前免受創(chuàng)傷性心導管檢查而直接進行外科手術。
心超室現有多功能彩色心臟超聲檢查儀9臺,床旁便攜式心臟超聲檢查儀1臺。每年完成常規(guī)心臟超聲檢查、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急診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術中心超監(jiān)測等約45000余次,工作量在上海名列第一,在全國名列前茅。心超室近年來獲得的榮譽有:
2003年被評為復旦大學三八紅旗集體。
2006年被評為復旦大學巾幗文明崗,上海市衛(wèi)生系統紅旗文明崗。
2007年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中山醫(yī)院十佳集體 。
2008年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
現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已培養(yǎng)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余名,目前在讀博士生8名,碩士生5名。每年舉辦1~3期國家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接受進修醫(yī)師20余名,共培養(yǎng)進修醫(yī)師400余名。每年舉辦超聲心動圖新技術研討會。
科研工作
近年來,共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參加編寫專著20余本,在美國和歐洲心臟病年會和超聲心動圖年會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獲得衛(wèi)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各2項,衛(wèi)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
介入放射學是在醫(yī)學影像設備監(jiān)視導向下,利用較小的創(chuàng)傷手段,達到以診斷或治療為目的的醫(yī)療手段的總稱,是上世紀80年代初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融醫(y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于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國家科委、衛(wèi)生部、國家醫(yī)藥管理局三大部委聯合召開"中國介入醫(yī)學戰(zhàn)略問題研討會"上正式將介入治療列為與內科、外科治療學并駕齊驅的第三大治療學科,稱之為介入醫(yī)學(Interventional Medicine)。
*中山醫(yī)院介入科是國內最早開展介入放射學工作和建立獨立病房的單位,首任主任是我國介入放射學的奠基人之一林貴教授。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經是國內最重要的介入放射學臨床和科研基地。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國內最早開展經皮膽道造影及經皮穿肝膽管引流治療梗阻性黃疸,同時開展了有關血管內栓塞劑的實驗和臨床研究。
*上世紀80年代后期重點開展了中晚期肝癌的綜合性介入治療,并開展了大量的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內支架置放術的臨床研究。
*1991年在國內率先建立了介入放射學病房。并于90年代后期開展了超選擇性肝動脈插管的栓塞治療技術治療肝臟惡性腫瘤及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
*目前中山醫(yī)院介入放射科是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重點學科,每年完成介入手術超過4000余例,肝癌及其并發(fā)癥的介入治療在國內和國外一直居領先地位,多數病例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極大地造福了廣大的患者。
*目前科室內專職介入放射醫(yī)師15名,其中博士9名,碩士4名。
介入放射科治療疾病的種類:
1腫瘤性病變:
惡性腫瘤:肝癌、肺癌、腎癌、賁門癌、直腸癌、骨腫瘤等。
良性腫瘤:肝血管瘤、肝腎囊腫、子宮肌瘤等。
原發(fā)性肝細胞肝癌的介入治療—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肝癌介入治療是介入科最主要的工作。該項治療是通過導管選擇性插入肝動脈,灌注高濃度化療藥物,栓塞腫瘤的供養(yǎng)血管以及在CT、B超導引下經皮穿刺腫瘤,射頻消融或注射無水酒精。目前介入科已經治療三萬余例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并取得了明顯效果。部分病例為原無法手術切除的大肝癌經介入治療后明顯縮小,獲二期外科手術切除。使病人生存期從未治療的平均3-6個月,提高到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別是 74.1%、43.5% 和21.2%。最長的已存活超過18年。
子宮肌瘤的介入治療—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UAE)
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是指用導管超選擇性插入雙側子宮動脈,注入栓塞物質,閉塞子宮動脈血流,使子宮肌瘤缺血`梗塞`萎縮,從而達到使肌瘤縮小或不復存在,又保存了子宮的治療目的。正常的子宮組織有著豐富的側支血供,在子宮動脈栓塞后子宮組織不會發(fā)生梗死。
2 出血性病變:
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包括肝硬化門脈高壓導致的食道下段及胃底曲張靜脈破裂)、肝脾腎等實質臟器外傷出血等。
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分流術(TIPSS)
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分流術可以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穿刺頸靜脈導管進入下腔靜脈,經肝靜脈穿刺肝內門靜脈,使用球囊擴張分流道,然后置入金屬內支架建立肝內的門靜脈及體靜脈之間低阻力通道,分流部分門脈血液,以達到降低門脈壓力,防止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作用。
3.血管性病變: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狹窄、阻塞、動脈瘤、動靜脈瘺及血管瘤、靜脈血栓等。尤其擅長于頸動脈、腎動脈、髂動脈狹窄的內支架治療及肺動脈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療。
腎動脈內支架置入術(RA-Stent)_
腎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腹主動脈造影顯示左側腎動脈重度狹窄,選擇入狹窄的左腎動脈,導絲通過狹窄段,置入球囊擴張式金屬內支架,重復造影顯示左腎動脈狹窄基本消失,腎動脈血流通暢。
4.空腔臟器狹窄性病變:
良惡性膽道梗阻(梗阻性黃疸)、輸尿管梗阻、良惡性食管、氣管狹窄。
經皮穿肝膽道引流術
PTCD及膽道內支架置入術治療梗阻性黃疸,經皮穿肝內膽道置入外引流管引流肝內膽汁,然后使用導管及導絲通過膽管狹窄段,并置入金屬內支架。
5.骨與關節(jié)疾?。?
腰椎間盤突出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椎體血管瘤、骨質疏松癥等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折及椎體轉移性腫瘤等。
6.神經系統疾?。?
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AVM)及頸動脈海綿竇瘺(CCF)等。
7.其它疾?。?
脾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各部位膿腫、囊腫等。
病房設置和門診時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介入放射科擁有獨立的病區(qū),暨中山醫(yī)院22病區(qū)(位于中山醫(yī)院3號樓3層)。病區(qū)下設床位55張,并設有特需病房。
醫(yī)療設備
介入科擁有獨立的介入放射手術室?,F有4臺大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器,包括兩臺具備國際最新三維成像功能的德國西門子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同時擁有射頻消融機2臺和多普勒超聲儀2臺。
科研教學
出版專著:
《腹部介入放射學》 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年,《膽道疾病介入放射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年
科研成果:
“影像學和介入放射學新技術在肝癌診斷和治療中的系列研究”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肝癌綜合性介入治療技術的應用研究”,獲200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及2002年全國中華醫(yī)學科技獎二等獎。
“雙介入療法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 獲1992年國家科委科技成果完成獎。
進修醫(yī)師培養(yǎng):
國家級介入放射學繼續(xù)教育基地,每年招收介入放射進修醫(yī)師15名,并連續(xù)舉辦12期國家級介入放射學新技術學習班。
研究生培養(yǎng):
是國家級重要的介入放射學研究生培養(yǎng)基地,目前已經畢業(yè)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10人,在讀博士研究生8人,在讀碩士研究生5人。
主辦國際會議:
2005年6月舉辦第一屆上海肝癌綜合診療國際會議。
腫瘤內科概況
·1968年上海第一醫(yī)學院中山醫(yī)院腫瘤小組
·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醫(yī)院肝腫瘤小組,并設病房
·1978年改名中山醫(yī)院肝癌研究室,分為病房和實驗室
·1988年改名為上海醫(y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
·著名肝癌外科專家、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教授任所長
·現有醫(yī)技人員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
30年的奮斗歷程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10年:小肝癌研究
·第二個10年:復發(fā)肝癌的早期發(fā)現和治療、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治療
·第三個10年:肝癌復發(fā)轉移的機理與防治
·我國最主要的兩個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
·國家級重點學科(腫瘤學)
·上海市醫(yī)學領先專業(yè)(肝臟腫瘤學)
·211工程重點學科(腫瘤學)
·肝腫瘤外科和內科。
·擁有80余張專科病床
·面積900m2的設備精良的實驗室。
·外科治療為主,內外科、中西醫(yī)、基礎與臨床結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骨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首批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重點學科,綜合醫(yī)療水平處于國內領先,研究成果卓著,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家省部級獎勵。
中山醫(yī)院骨科歷史悠久,自1936年建院時就成立了骨科,歷年來科內名家輩出。如著名骨科專家和教育家、骨科的老前輩、我國骨科界的奠基人之一、衛(wèi)生部二級教授李鴻儒教授;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編寫全國首部醫(yī)科院校統編教材《外科學》、中國外科巨著《黃家駟外科學》以及中國首部《骨科手術學》、《矯形外科學》的吳祖堯教授;著名的醫(yī)院管理專家、我國醫(yī)院管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裘麟教授;作為首創(chuàng)應用第二足趾游離移植再造拇指主要參與者之一的石一飛教授(參見《上海地方志》);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部)、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顯微外科奠基人之一、因1963年首創(chuàng)世界首例斷手臂再植成功被譽為“世界顯微外科之父”的陳中偉教授;以及在中國率先引進和推廣骨折內固定AO技術,開展髖臼旋轉截骨術治療髖臼發(fā)育不良,前路螺絲釘內固定術治療第二頸椎齒狀突骨折等多項新技術的張光健教授。
中山醫(yī)院骨科在歷史上曾經創(chuàng)造過很多輝煌,上世紀40年代后期中山醫(yī)院便開始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的嘗試;1953年在國內首先進行椎間盤造影;1962年開始,開展了小血管外科技術的實驗研究,創(chuàng)新了一整套小血管包括顯微外科的手術器械,總結比較了各種不同縫法、不同縫合材料和小血管移植等基本技術的經驗;陳中偉院士于1963年成功進行了上臂斷臂再植手術;1966年與華山醫(yī)院協作,成功進行了5例第二足趾一期移植再造拇指術;1970年完成上海第一例金屬全肱骨置換術。同年設計成功上海II型人工股骨頭,在上海首次推廣,淘汰了原有的I型人工股骨頭;1974年率先接受剛剛興起的保留肢體觀念,在肢體重建方面獲得成功;1976年率先作急癥吻合血管游離皮瓣移植手術。同年開展膝關節(jié)鏡手術,對整個上海地區(qū)早期關節(jié)鏡外科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1980年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例施行滑膜切除術或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獲衛(wèi)生部科技成果獎。1982年起,在陳中偉院士的領導下成立了顯微外科中心實驗室,他設計了帶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轉移治療兒童與成人股骨頭無菌性壞死。1996年陳中偉院士完成了世界首例前臂再造手指控制的多自由度電子假手的研制,獲國家發(fā)明獎一等獎。2003年陳中偉院士帶領下的團隊和華東理工大學合作項目“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的研制及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山醫(yī)院骨科引進開展多項新技術新方法。在國內率先開展全髖關節(jié)置換,同種異體膝關節(jié)移植,在國內首次開展經皮髓核摘除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國內率先開展側前方入路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最早引進Kanada側前方脊柱內固定裝置。同時還在國內首先開展田川式旋轉截骨法治療成人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此外,中山醫(yī)院骨科還在國內率先開展滑膜切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最早開展樞椎齒狀突骨折內固定等頸椎高難度手術以及骨盆腫瘤與骨關節(jié)腫瘤的大塊切除后保肢重建手術并較早地開展顱底畸形和上位頸椎手術,嚴重脊柱畸形的手術治療等。在創(chuàng)傷骨科、脊柱外科、關節(jié)外科、骨與軟組織腫瘤的手術綜合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繼往開來,中山醫(yī)院骨科團隊具有強大的綜合實力。陳崢嶸教授曾擔任中華醫(yī)學會創(chuàng)傷學會副主委、上海市醫(yī)學會創(chuàng)傷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副主編,擅長于關節(jié)外科、脊柱外科疾病和骨腫瘤的診治。陳統一教授曾擔任國家醫(yī)用生物材料動員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醫(yī)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華醫(y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委員兼上海分會副主委,上海骨科學會委員;中國康復醫(y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委員并獲得日本國外國醫(yī)師臨床許可資格,在脊柱外科、人工關節(jié)置換、周圍神經損傷、斷肢再植與游離組織移植以及復雜創(chuàng)傷的診治方面都有相當造詣。
目前中山骨科又涌現出一批具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他們中包括現任科主任董健教授(上海市醫(y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上海醫(yī)學會脊柱學組副組長);張峰教授(美國顯微外科雜志(Microsurgery)主編);姚振均教授(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jié)學組委員,上海分會委員、關節(jié)學組副組長,中國醫(yī)師協會骨科分會委員、關節(jié)學組常委,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協會委員,亞太人工關節(jié)學會及華裔骨科學會理事,關節(jié)成形外科雜志中文版及國際骨科學雜志編委);姜曉幸教授(國際內固定協會會員,北美脊柱學會會員);張鍵教授(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神經傷殘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秘書長,上海市醫(y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委員、副主任委員,美國Microsurgery雜志編委,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編委);閻作勤教授(中華創(chuàng)傷學會上海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編委,中華骨科雜志通訊編委,中國臨床雜志副主編)。
中山骨科立足國內、放眼世界,一直與國際知名醫(yī)學機構和學者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同他們積極展開學術交流。其中包括由美國顯微外科之父以及國際重建顯微外科學會前主席Harry J. Buncke教授創(chuàng)建的Buncke Clinic,還有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整形外科、神經外科教授Lee Dellon所在的Dellon研究所??剖疫€聘請Buncke Clinic手外科、顯微外科教授Darrel Brooks和美國整形外科雜志(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主編Wiliam C. Lineaveaver為中山骨科客座教授,定期來上海訪問講學,傳授最新醫(yī)學理念和技術。同時我們派出年青醫(yī)生赴這些國外醫(yī)學機構學習,接受專門培訓。
骨科現狀:現有核定病床92張,共有醫(yī)師3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名。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5名。主治醫(yī)師以上醫(yī)師絕大部分均曾赴國外進修深造。年手術量約2000臺,年門診數量90000余人次。
臨床上主要收治脊柱、關節(jié)、創(chuàng)傷、骨與軟組織腫瘤,骨與關節(jié)結核,骨髓炎,周圍神經損傷,手部疾病以及骨與關節(jié)先天性畸形等病患,尤其在四肢骨腫瘤的保留肢體治療、周圍神經損傷修復、關節(jié)鏡治療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損傷斷裂、脊柱褪行性疾病和脊柱骨折的手術治療、脊柱后凸畸形矯形、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脊柱腫瘤的大塊全切除、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早期干預、慢性骨髓炎的治療等方面具有特色。
每年舉辦的全國范圍的學習班有:國家級顯微外科學習班與討論會,國家級脊柱腫瘤全脊椎切除及脊柱外科新技術,國家級關節(jié)外科新技術學習班,國家級關節(jié)鏡技術學習班等。
科研方面,建有骨關節(jié)腫瘤治療中心和關節(jié)鏡中心以及組織工程中心實驗室和顯微外科實驗室。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神經的運動控制及假肢控制信息源研究”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同時還承擔國家“863”課題,以及“973”子課題、多項衛(wèi)生部科研項目和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先后獲得教育部、衛(wèi)生部以及上海市的多項科技成果獎。
上海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始建于1992年9月,國家教委重點學科。復旦大學癲癇診治中心之一。擁有一支以高級和中級職稱為絕大多數的高技術、好醫(yī)德的專業(yè)隊伍,具備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和一流的神經內科監(jiān)護單元,同時配備有先進的、包括腦電圖和肌電圖在內的多種神經電生理檢查、腦循環(huán)功能檢測設備,對腦、脊髓、四肢的神經和肌肉方面的病變都有足夠的診治水平和經驗。
上海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目前人員配備:教授2名,主任醫(yī)師1名,副教授3名,副主任醫(yī)師4名,主治醫(yī)師8名,住院醫(yī)師5名,技師及主管技師3名。
上海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擁有床位40余張 ,收治神經科各種疾病,對急性腦血管病診治建立綠色通道,對于癲癇病和和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診治有一定的優(yōu)勢。月床位使用率超過100%,每月收治病人超70人次。
上海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2000年9月成立神經內科監(jiān)護室,現共監(jiān)護床位12張,每張床位均配備心電、血壓和氧飽和度監(jiān)護儀、ICU配備呼吸機3臺,勝任神經科危重病人的搶救和各種急癥患者的診治,尤其熟悉機械通氣(呼吸機)在神經科的臨床應用。
上海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特色門診
癲癇門診:
癲癇是一組疾病和綜合癥,因腦部神經元的反復突然異常過渡放電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可以表現為短暫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和精神狀態(tài)的不同程度的障礙,或兼而有之。癲癇是神經科常見病之一,在成人中僅次于腦血管疾病。癲癇是一種慢性病程,同一患者可以一種或多種發(fā)作形式;俗稱的“羊癲風”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中國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癲癇的發(fā)病率城市為37/10萬,農村為25/10萬;患病率城市為0.457%。農村為0.366%。二十歲以下青少年的患病率是0.5%-0.6%,已成為危害兒童身心發(fā)育和認知功能的重要疾病之一,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1%-2%的人在一生中有過一次癇性發(fā)作。我國目前有九百萬癲癇患者,且以27萬/年速度在增長,卻有2/3未得到正確治療,許多病人對自身疾病缺乏正確認知。有調查顯示: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超過50%的成人患者和30%的兒童患者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滿意;超過1/5的患者認為癲癇嚴重影響了就業(yè)和工作;近百分之十五的患者不能擺脫自卑心理;約四分之一的兒童患者覺得癲癇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性格,甚至會引發(fā)叛逆和攻擊性行為。過去對癲癇的治療只注重“去癥”,較多考慮控制癲癇發(fā)作,而忽略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不僅對癲癇患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對癲癇患者家人及其他人來說也是舉足輕重的。所以我們建議,患者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神經內科或者正規(guī)癲癇治療中心接受規(guī)范治療;醫(yī)生要針對不同患者選有針對性、副作用小的藥物。臨床證實,約百分之八十新確診的兒童及成人癲癇可用藥物治愈。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建立了癲癇治療中心,并采用新的治療理念開展臨床治療,以便讓癲癇患者早日擺脫疾病的長期困擾。
帕金森病門診:
疾病特點為一個或多個肢體的震顫、肢體和/或軀干的僵硬、活動減少、運動緩慢。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之一。該門診通過各種的腦部影象學檢查和核素檢查提供先進的檢查手段,并且給予患者依人而定的藥物治療和生活指導。
腦血管疾?。ㄗ渲校╅T診:
以短暫發(fā)生或者持續(xù)存在的 偏身肢體的癱瘓、麻木為疾病特點,可以永久性存在并合并出現智能、情感等方面異常。?大多數存在發(fā)生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該門診提供完整的中風各級預防方案,對中風后存在的常見問題提供相應的對癥治療。
記憶障礙(癡呆)門診:
疾病特點為各種近期和遠期記憶的減退,伴有或不伴有性格改變。該門診提供相對完整的智能評定和情感評定方案,對于早期輕度和中度智能和情感障礙提供有效的治療。
神經肌肉疾病門診:
以陣發(fā)或持久的肢體麻木、 疼痛、或者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四肢變細,面神經癱瘓、神經痛等為主要疾病特點。該門診提供臨床、神經電生理、病理等檢查幫助明確病變的性質并提供恰當的治療
醫(yī)療工作- 急診
目前負責急診臺面神經內科病人的會診,擁有神經內科固定留觀床位25張和機動床位若干。有本院主治醫(yī)師和高年住院醫(yī)師負責日常工作。定期有副主任醫(yī)師指導工作,保證了良好的醫(yī)療質量?
醫(yī)療工作- 肌電圖室
2004年創(chuàng)立了神經內科自己的肌電圖室,擁有目前上海最先進的肌電圖肌,由著名的神經電生理專家黃綏仁教授指導,目前能夠開展常規(guī)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各種誘發(fā)電位及重復電刺激等檢查。
醫(yī)療工作- 腦電圖室
1997年接管腦電圖室,進行常規(guī)EEG 和腦地形圖檢查
1999年開始開展24小時EEG-Holter 和video-EEG
實驗室
1993年起建立神經內科實驗室,開展無創(chuàng)傷性腦血流動力學檢查
1996年開始開展眼震電圖檢查
上海中山醫(yī)院康復科科室概況
1988年建立康復醫(yī)學科。
1994年4月成立上海市中西醫(yī)結合康復醫(yī)學研究所。
同年4月成立上海市紅十字康復醫(yī)學研究所。
2001年10月康復醫(yī)學實驗室建立(上海市第一批中醫(yī)藥科研一級實驗室)。
2004年8月劉邦忠擔任康復醫(yī)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康復科門診病人每年1.2萬人次
自康復醫(yī)學科成立以來,先后完成市科委課題“粘連性膝關節(jié)強直癥的機理及中西結合實驗研究”、“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完成市衛(wèi)生局中醫(yī)藥處課題“軟組織損傷氣滯血瘀型和虛損瘀滯型的實驗研究”、“缺血性中風的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研究”、“健脾利濕化痰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還完成了原上海醫(yī)科大學研究所基金、CMB基金、中山復旦青年基金、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上海市老干部局等資助的課題20余項。
康復醫(yī)學科主要診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風后遺癥、腦損傷與脊髓損傷、各種骨關節(jié)功能障礙以及糖尿病、骨質疏松癥、高血壓等老年疾病。門診病人每年5萬余人次。
同時與骨科、神經內科、老年科等科室緊密合作,開展床旁骨科手術后、腦血管意外、腦外傷等疾病的急性期康復。目前有碩士生導師1名,已培養(yǎng)碩士畢業(yè)生近20名,現有再讀碩士生2名。舉辦全國繼續(xù)教育班20余期“現代康復醫(yī)學臨床功能檢測與評估”。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腎內科是我國血液凈化技術的主要創(chuàng)建單位之一,教育部重點學科以及我國腎臟疾病醫(yī)療、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由腎內科病房、血液凈化中心、腎內科門診和腎病實驗室四部分組成。在國內率先開展血液透析、同種異體腎移植等多項技術。在血液凈化、急性腎損傷等危重病治療的臨床和研究方面實力雄厚,處于各自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并有一定國際影響。
科室具有光輝的歷史和優(yōu)良的傳統,于1973年創(chuàng)建包括當時大內科下屬的腎臟病組和血液透析室,同年成功試制了全國第一臺標準平板型人工腎機,成立血液透析室。1982年獨立為腎內科,成為我國重要的腎臟內科和血液凈化的臨床和科研基地,總體醫(yī)療和科研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剖业拇笫掠浫缦拢?
1973年參與我國第一臺平板型血液透析機的研制,并開展了我國第一例血液透析治療。
1975年開展我國第一例尸體腎臟移植獲得成功。
先后·國內或上海率先開展了一系列診斷和治療新技術。上海最早開展腹膜透析(1966年);國內最早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1973年)、血液灌流(1979年)、連續(xù)性血液凈化療法治療危重急性腎衰竭(1985年)、改良的CRRT技術(日間CRRT,1994年;高容量血液濾過療法,1999年;延長的每日血液濾過療法,2000年)、枸櫞酸抗凝血液透析(1995年)、二重血漿濾過(1999年)、MARS人工肝治療(2001年)、蛋白A免疫吸附療法(2003年)、ECMO聯合CRRT的組合式血液凈化療法(2008年)等。上述技術目前多數已在全國得到普及,在腎臟疾病和一些特殊非腎臟病的救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979年開展腎臟穿刺活組織檢查工作
1983內最早報道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和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提出診治要點
2002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2011年評為科技部心血管和腎臟疾病重大創(chuàng)制新藥評價平臺
2012年被列為衛(wèi)生部重點臨床???
科室主任丁小強,現在編醫(yī)生人數24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5人,初級職稱4人,實驗室技術員4人,血透室工程師1人。目前擔任國際血液透析學會常務理事1人,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委1人,中華腎臟病學會青年委員1人;中華腎臟病學會血液凈化學組副組長1人,組員3人;中國女醫(yī)師協會腎臟病和血液凈化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上海腎臟病學會候任主任委員1人,委員2人,青年委員1人;上海腎臟病學會血液凈化學組組長1人,腎臟病理學組組員1人。
作為我國重要的腎臟病醫(yī)療中心,承擔大量疑難危重病人的收治和會診工作。腎內科門診全年接診患者超過14萬人次,專家門診接診患者近5萬人次。病房床位59張,科室每年收治病人超過2550例次。周一至周六全天開設??崎T診,并開設主治醫(yī)生隨訪門診,以及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尿路感染、門診腹透、尿毒癥、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性腎病、腎穿刺隨訪、狼瘡性腎炎、水腫、腎病營養(yǎng)等專病門診。每周25個半天專家門診和1個半天干部保健門診。
血液凈化中心擁有1800m2透析治療室,96臺先進的血液凈化治療儀,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開展技術最全面的血液凈化中心之一。開展單純超濾、血漿置換、血液灌流、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分子吸附循環(huán)治療等,不僅用于治療嚴重的腎臟病,還經常用于搶救中毒、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敗血癥、重癥肝炎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目前常規(guī)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0余人,每年血透近6萬例次,血液透析濾過近1萬例次,連續(xù)性血液凈化近1000例次。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長期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每年接受大量來自上海市和全國其他省市的疑難、危重終末期腎病患者進行短時透析治療。腹膜透析專業(yè)組為我國首批衛(wèi)生部腹膜透析示范培訓中心,擁有腹透病房和設施完備的腹透門診診室,目前有維持性腹透患者500余例,開展各種腹透治療技術。
腎內科培養(yǎng)了我國第一批腎臟病學臨床型博士研究生,迄今共培養(yǎng)研究生博士53名,碩士生89名,博士后3名。接受大量上海市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醫(yī)師進修,迄今共培養(yǎng)腎臟病專業(yè)進修醫(yī)師100余人。參編重要教材《內科學》(7/8年制國家規(guī)劃教材,2002、2006、2010)、參編《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1982,負責“血液透析”章節(ji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臨床用藥須知,第一、二版)“利尿劑”和“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藥物”。擔任《實用內科學》副主編(廖履坦教授為11-13版副主編,丁小強教授任14版副主編)。
自1985年起主持全國性血液凈化、腎臟病診治等學術會議、繼續(xù)教育課程22次,參會人員6000余人次。主持國家和上海市重大、重點項目14項,主持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16項,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腎臟病學領域頂級雜志,為我國腎臟疾病防治水平的普及與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多次主持或參與重大醫(yī)療和保健工作。起草或參與我國多個指南和規(guī)范的制訂。包括衛(wèi)生部委托制訂“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guī)范”副主編、“血液透析標準操作規(guī)范”起草人、“急性腎損傷臨床路徑”起草人、“維持性血液透析臨床路徑”起草人。中華醫(yī)學會委托編寫“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腎臟病學分冊”(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常務編委和最終定稿人之一。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會制訂“糖皮質激素在腎臟病領域應用的專家共識“(2008,2010版)起草人。上海市衛(wèi)生局和醫(yī)學會委托制訂“腎臟疾病診斷和治療規(guī)范“主編。同時,多次為國家和上海市衛(wèi)生管理部門的重要決策提供專業(yè)咨詢。在國家和上海市重要醫(yī)療與學術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上海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 首任主任為楊永年教授。現任主任為高鑫教授。目前有教授/主任醫(yī)師3位,副教授/副主任醫(yī)師6位,主治醫(yī)師7位、博士生導師2位、碩士生導師3位。
上海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在內分泌病、代謝病(包括糖尿?。╊I域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目前擁有病床30張,收治各種內分泌病與代謝?。òㄌ悄虿〖捌洳l(fā)癥)急難病癥,準確診斷和臨床治愈率高 對各種腎上腺 垂體 疾病以及尿崩癥 內分泌高血壓 性腺發(fā)育不全 代謝性骨病和甲狀旁腺腫瘤 胰腺內分泌腫瘤 胰島素抵抗以及卵巢內分泌疾病等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經驗。
上海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承擔并完成國家“九 五”攻關課題研究,并參加國家“十 五”攻關課題研究等的研究;同時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資助的研究多項。已畢業(yè)的博士生多名、博士后多名、碩士生多名、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多名。
中山醫(yī)院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防治研究中心附設于內分泌科,致力于系統地開展有關項目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同時結合本院各學科綜合優(yōu)勢 開展糖尿病各種并發(fā)癥早期篩查和綜合治療,成績斐然。例如:早期診斷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包括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腦血管病變, 以及高血壓病、糖尿病腎臟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尤其擅于糖尿病血管病變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并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發(fā)展基金的科研資助 該科在國內率先開展專病門診 形成明顯特色 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和方便病員就診的需要。
專病門診和特色門診
甲狀腺結節(jié)門診
骨質疏松門診
肥胖(代謝綜合通過征 脂代謝紊亂 多囊卵巢)門診
內分泌高血壓門診
糖尿病腎病門診
圍絕經期知名綜合征(更年期優(yōu)秀綜合征)
糖尿病及相關代謝性疾病教育和技術指導門診
當前糖尿病與肥胖(或超重)、高血脂等相關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增加,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幾乎可涉及全身各器官組織。為了進一步在醫(yī)院開展糖尿病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發(fā)展醫(yī)院內分泌科特色,更好服務病人,開設糖尿病及相關代謝性疾病教育指導門診,就生活方式、飲食、運動、心理保健、血糖監(jiān)測及胰島素注射技術等各個方面進行指導,在課堂教育的基礎上再予以門診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達到改變患者的認知過程和觀念,糾正其不良行為和情緒,增進患者身心健康。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指導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是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的基礎。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開展免費糖尿病健康講座已有15年以上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深受糖尿病患者和家屬的歡迎,并從中真正受益。
胰島素泵門診
胰島素泵是一種糖尿病的現代治療技術. 對于胰島分泌功能減退,體內缺乏有效胰島素水平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是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手段。經過專業(yè)醫(yī)師設定相關參數后,胰島素泵能最大程度地模擬人體胰島素的生理性分泌注入胰島素,使血糖達到最佳控制減少低血糖事件,并有利于預防或延緩糖尿病遠期并發(fā)癥;同時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開展胰島素泵治療已多年,很多血糖難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已經戴泵但血糖尚未良好控制的病員也可來醫(yī)院調整治療方案。
預約與咨詢(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00,下午14:00-16:30,節(jié)假日除外)
上海中山醫(yī)院眼科科室概況
創(chuàng)建于1945年,再建于1976年,中國現代眼科之父郭秉寬教授曾擔任眼科主任。著名眼科專家倪逴教授、蔡松年教授、陳道瑜教授、黎勉勤教授和朱志忠教授等曾在眼科工作過或者擔任眼科主任?,F任主任袁非,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眼科全年門診量5萬余人次,手術量超過2000臺。
眼科集醫(y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擁有當今世界上先進的眼病診斷和治療儀器設備,設有門診和病房,并擁有眼科診療中心和眼科實驗室,結合臨床工作,進行相關的研究。
上海中山醫(yī)院眼科科室概況- 眼科大事記
1945年,陳道瑜、謝春泉和王漢英等來上海中山醫(yī)院創(chuàng)建眼科,何章岑兼任眼科主任。
1949年,郭秉寬擔任中山醫(yī)院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第一醫(yī)學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1950年,出版郭秉寬主編的《眼科學》,陳道瑜參加第一批抗美援朝醫(yī)療隊(隊長:黃家駟、錢德)。
1951年,胡茂生參加第二批抗美援朝醫(yī)療隊。
1952年 院系調整,中山醫(yī)院眼科并入眼耳鼻喉科醫(yī)院眼科。
1976年,黎勉勤到中山醫(yī)院任眼科主任,重建眼科。開展白內障囊內(冷凍)摘除、視網膜脫離透熱電凝及鞏膜外加壓術、穿透性角膜移植、(早期)前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和抗青光眼手術等。
1992年,朱志忠到中山醫(yī)院任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醫(yī)科大學中山臨床醫(yī)學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主持開展視網膜脫離的冷凝鞏膜外硅膠加壓術、顯微鏡下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術、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等。
1994年,開展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術及I期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
1996年,袁非留美回國出任眼科副主任。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眼科診斷治療儀器設備,建立中山醫(yī)院眼科診療中心。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和眼底病的激光治療,眼病的熒光血管造影檢查、青光眼的全自動視野檢查等,躋身上海眼科界先進行列。
1997年,開展角膜屈光手術(近視、遠視和老視的手術治療,Mini–RK和手控式MLK);眼底病的激光治療(主要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裂孔和視網膜靜脈阻塞等);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
1998年,袁非主持眼科工作,并兼眼科中心主任。在上海地區(qū)率先開展角膜矯形鏡(即OK 鏡)治療近視眼,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開展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和羊膜移植,伴有虹膜睫狀體炎、瞳孔強直、虹膜后粘連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伴有血壓難以控制、血糖控制不良、較嚴重的心肺疾患的白內障手術,雙眼盲雙耳聾不能合作病,1999年,開展3.0毫米透明角膜自閉式切口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及折疊式人工晶體植入術,復雜條件下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及人工晶體植入術,白內障摘除術后散光的控制。按照國際獅子會和我國政府組織的白內障復明計劃,即“視覺第一,中國行動”計劃,派出醫(yī)療隊,到基層施行白內障復明手術。
2000年,建立中山醫(yī)院眼科網站。
2001年,在國內率先開展Array多焦點人工晶體植入手術、開展眼部整形美容手術,與本院相關科室協作進行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臨床科學研究。
2002年,原上海紡三醫(yī)院成為中山醫(yī)院分部,袁非兼分部眼科主任。席曉勍、巫立珂(分部)任眼科副主任。中山醫(yī)院眼科網站擁有獨立的國際域名.
2003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可調節(jié)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中山醫(yī)院眼科網站的國際域名變更為:WWW.ZSEYE.COM
2010年,與日本大阪大學眼科開展臨床學術交流合作,并結為“姐妹科室”。
2010 年, 眼科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2011年,袁非主任作為首支國家醫(yī)療隊隊長,將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送到“老、少、邊、窮”地區(qū)。
2011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眼科成為上海市眼科住院醫(yī)師培養(yǎng)基地。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科 創(chuàng)建于1958年,是我國重要的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基地,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站。全國綜合性醫(yī)院中醫(yī)工作示范單位,上海市綜合性醫(yī)院示范中醫(yī)科,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重點???。上海市綜合性醫(yī)院中醫(yī)發(fā)展研究會主任單位,整體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目前中醫(yī)科擁有教授1名、副教授7名、主治醫(yī)師8名、住院醫(yī)師3名。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1人。近年來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科發(fā)展迅速,床位由12張增加到42張,年門診人數達到10萬人次,專家門診人數3萬人次,出院病人數近1000人次。平均住院天數10天。主要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腦血管病及中西醫(yī)結合腫瘤研究。
中醫(yī)科開設特色專科門診12項: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病???、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專科、中西醫(yī)結合周圍血管病???、風濕病專科、中西醫(yī)結合內分泌???、中醫(yī)慢性胃炎???、中醫(yī)腎病???、中醫(yī)高血壓病???、中醫(yī)婦科、中醫(yī)脂肪肝??啤⒁浦埠笾嗅t(yī)調理???、中醫(yī)痔瘡??频取?
著書立說
共編寫著作20余本,發(fā)表科研論文近200篇,近五年發(fā)表論文80余篇。
科研工作
近年來,在國內率先開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帕金森氏癥、腦血管意外、腫瘤、風濕病及周圍血管病,運用中西藥內服、外敷,針藥結合等手段,使臨床療效得到明顯提高。
目前承擔課題:5項。
國家自然基金課題:電針對腦缺血損傷鼠神經干細胞增殖分化遷移的影響 。
科研成果
先后獲得衛(wèi)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3次,多次獲得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和上海市衛(wèi)生局科技成果三等獎。曾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攻關課題。
中山醫(yī)院病理科成立于1992年10月。1992年10月前隸屬上海第一醫(y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2002年至現在加入復旦大學重點學科—醫(yī)學院病理學系,總部病理科,常規(guī)病理技術室,免役組化室,分子病理診斷室(籌建中),腫瘤細胞藥敏檢測室(籌建中),分部病理室,細胞學診斷室。診斷醫(yī)師12人、教授3人、副主任醫(yī)師2人、主治醫(yī)師3人、住院醫(yī)師4人、技術室工作人員12人、主管技師2名、技師4名、技士6名、碩士研究生畢業(yè)7名、在讀4名,進修醫(yī)師每年5名左右。
臨床病理診斷工作
完成常規(guī)診斷病例數由1994年的13000例發(fā)展為2002年的24242例。
完成冰凍診斷病例數由1994年的350例發(fā)展為2002年的1511例。
完成免疫組化病例數由1995年的250例發(fā)展為2002的2698例。
病理科科室研究的方向:1)腫瘤分子病理學;2)肝腫瘤病理學;3)胃腸道間質腫瘤病理學。
主持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資助項目各1項。
研究基因突變及多態(tài)性與腫瘤的關系,取得階段性成果。
參與和完成協作研究課題多項及自選課題。
發(fā)表論文55余篇, 參編專著18本。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上海中山醫(yī)院口腔科 建于1976年.開展各種牙病及口腔頜面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同時承擔醫(yī)學院學生的教學工作。
門診:診治各種牙病及口腔頜面部疾病
病房:開展頜面外科住院病人的手術治療
上海中山醫(yī)院口腔科特色
牙齒缺失的種植治療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電監(jiān)護下拔牙或簡單門診小手術
鼾癥的矯正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是我國整形外科的搖籃地,早在1948年美國整形外科學會主席Webster就在中山醫(yī)院舉辦整形外科學習班,學習班的成員成為我國各地整形外科的創(chuàng)始人。
中山醫(yī)院整形外科正式成立于1981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少數幾個整形外科科室之一,在國內整形學界享有盛譽,是國內第一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也是國內最早接受留學生學習的單位。多年來,在幾代優(yōu)秀整形外科專業(yè)醫(yī)師的努力下,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整復、矯形及美容的醫(yī)療、科研、教學中心。
該科采用國際領先的整形美容技術、先進的手術設備和激光美容儀器等,開展面部美容、形體重塑、創(chuàng)傷和腫瘤修復及先天性畸形整復等各類整形美容醫(yī)療項目。同時與心臟外科、胸外科等多科室合作,開展乳房再造、胸骨重度感染、支氣管胸膜瘺等疑難雜癥的診療,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面部輪廓整形、乳房整形再造、頭面部頜骨外傷、血管瘤與淋巴水腫、頭面部及皮膚腫瘤、老爛腳褥瘡等復雜創(chuàng)面修復、會陰部整形,以及唇腭裂等先天性畸形的修復是科室的治療特色。
該科數十年來為海內外廣大受治者解除痛苦、重塑信心、煥發(fā)青春,故而廣受好評。作為國內著名的整形美容外科教學培訓基地,該科培養(yǎng)了大批整形外科博士、碩士、進修生和留學生,為我國整形美容事業(yè)做出了較大貢獻。
核定床位24張,每年收治住院病人700余人次。門急診量每年9000余人次。
住院手術量每年約400余人次,門診手術及專項中心手術量每年約4000余人次。
每周一~六全天普通門診開放,周一、二、三、四上午、周一、二、三、四下午設專家門診。開設頜面部腫瘤的治療,以及軟組織腫塊和腫瘤??崎T診。急診24小時應診,值班醫(yī)師隨叫隨到,主要處理各類頭面部外傷、頜面部骨折、體表外傷及手外傷等。
憑借中山醫(yī)院雄厚的綜合實力,麻醉、影像、監(jiān)護、心內、呼吸、心外、胸外等科室的密切協助,在攻克高難度病例時,中山醫(yī)院整形外科比其他醫(yī)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
主要業(yè)務包括整形修復、美容外科、器官功能重建、激光美容、手外科、顯微外科等專業(yè)。治療各種體表腫瘤和病變,如色素痣、疣、囊腫、腋臭、皮膚良惡性腫瘤,皮膚軟組織巨大腫瘤以及腫瘤修復;綜合性治療各類疤痕和瘢痕疙瘩;各類血管瘤的綜合治療;治療各類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先天性小耳和無耳畸形、先天性多指、并指、兩性畸形等;治療各種先天性和外傷后手部疾患;與普外科、胸外科和心外科等科室合作,采用皮瓣修復復雜性、難治性創(chuàng)面和竇道;特色治療淋巴水腫、慢性潰瘍。開展各類美容手術,包括重瞼術、眼袋、隆鼻術、面部除皺術、下頜部整形、顴部整形、吸脂術、隆乳術、乳房縮小術、腹壁整形術、會陰部整形術、毛發(fā)移植術、激光去除各類色斑、太田痣、毛細血管擴張癥、毛細血管瘤、紅黃藍黑各色不良文身、激光脫毛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器官再造:各類乳房再造、耳再造、鼻再造、陰莖再造和陰道再造等。開展了垂直切口上方寬蒂巨乳縮小術、short-scar除皺術、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及抽吸法腋臭治療、局部鎮(zhèn)痛泵術后鎮(zhèn)痛、大劑量自體脂肪顆粒注射隆乳等適宜新技術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面開展頜面部急診與修復外科,特別是上、下頜骨、顴骨的外傷治療。
在乳房塑型再造、頭頸部腫瘤切除修復、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晚期支氣管胸膜瘺伴膿胸、胸腹壁巨大腫瘤切除及胸腹壁重建等方面逐漸形成了科室特色,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現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名。迄今已培養(yǎng)博士生10名,碩士生30余名,韓國、臺灣等留學生10余名。培養(yǎng)進修醫(yī)生數十名,其中的佼佼者已成為當地整形外科的骨干。
目前承擔復旦大學本科生選修課一門《整形美容外科學》,深受學生歡迎?! 〕袚鷩壹夁M修項目網上遠程教學一門。
科室為整形外科臨床基地,承擔醫(yī)學生實習、住院醫(yī)生輪轉等教學任務。
在研及已結題各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包括參加國家級973重大課題項目。
歷年來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10余篇。
科研主攻方向:腫瘤創(chuàng)面修復、組織工程、淋巴水腫等。
歷年來主辦各項國家級、市級各類學術會議10余次,積極參加給類國內外學術會議并在會議上作高質量的學術報告。接待韓國、德國、泰國等參觀學者或交流學生,取得良好的國際效應。
可咨詢
服務人次 5001
好評率(92.6%)
擅長: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脫髓鞘疾病、腦血管病、中風、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高血壓性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供血不足、短暫性腦缺血、腦血栓形成、缺血性腦血管病、中風后遺癥、栓塞、急性腦梗死、血管性癡呆、腦動脈硬化癥、腦血管病后遺癥、腦梗塞后遺癥、腦出血后遺癥、顱內動脈瘤、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斑塊、神經-肌肉接頭疾病、重癥肌無力、神經病、重癥肌無力危象、老年人重癥肌無力、全身型重癥肌無力、老年重癥肌無力、重癥肌無力癥、重癥肌無力,成人型、眼肌型重癥肌無力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62
好評率(90.0%)
擅長:腎小球疾病、慢性腎炎、糖尿病性腎病、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痛風性腎病、急性腎功能衰竭、間質性腎炎、急性腎盂腎炎、電解質失調、低鈉血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路感染、高血壓腎病、骨髓瘤腎、腎臟損傷、急性腎損傷、高尿酸血癥、低鉀血癥、單純性血尿、痛風,未特指為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孤立腎、腎損害、膜性腎病、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衰竭、腎性高血壓
可咨詢
服務人次 50066
好評率(100.0%)
擅長: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肺部感染、肺炎球菌肺炎、支氣管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大葉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兒感冒、小兒流行性感冒、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統腫瘤、支氣管肺癌、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胸膜和胸膜腔疾病、胸腔積液、胸膜炎、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肺結節(jié)、支氣管擴張、鼻炎、慢性咳嗽、肺栓塞和肺梗死、細菌感染、支氣管炎、肺結核、胃食管反流、間質性肺炎、過敏性咳嗽、肺纖維化、支氣管哮喘、咽喉炎
服務人次 5
好評率(--%)
擅長:呼吸系統、老年性疾病,中藥現代化研究,蛋白質組學
查看更多內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