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齡多大,才夠心智過萬圣節(jié)逛“鬼屋”?
11月1日
別以為萬圣節(jié)很搞怪,對小朋友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作者:黃杏貞,心理咨詢師
萬圣節(jié)來臨,商場掛了很多萬圣節(jié)的裝飾,如果你仔細觀察,還能偶爾看到有小朋友戴著巫婆的帽子,或戴著骷髏面具。
最近有媽媽說,全家人趁萬圣節(jié)來臨,浩浩蕩蕩去鬼屋“探險”,結果家里兩個小朋友,一個3歲,一個5歲,竟然在門口看見猙獰的惡魔形象便“哇哇”大哭,結果全部人只得沮喪而返。
媽媽說:“跟孩子們解釋了很多次,說那些鬼啊,妖怪什么的都是假的,即使能動的,不是機械的就是人扮的,但孩子就是害怕,怎么回事?。俊?/p>
其實,小朋友過小,不適宜過萬圣節(jié)逛“鬼屋”。
?為什么小朋友越小,越容易莫名害怕?
如果你曾經在小寶寶面前敷過面膜,就一定會發(fā)現,當你突然臉蓋蒼白的面膜被小寶寶遇見時,他們一定會驚恐地看著你,即使你跟他們說:“寶寶別怕,我是媽媽”,寶寶才不理會你的聲音呢,他們可能會慌張?zhí)优?,或許干脆恐懼得癱坐在地,崩潰大哭起來……
為什么會這樣?泛靈論在幼兒的思維中存在。知名兒童心理學家J.皮亞杰在研究兒童思維中發(fā)現,孩子越年幼,越會把有面孔的或能移動的事物看成跟自己一樣有生命、有意識的生物。并且,他們越年幼,越難以理解事物的可變性。
比如在寶寶的印象中,媽媽是長頭發(fā),兩道彎彎的眉毛、高鼻子和小嘴巴,當媽媽敷了面膜,即使能聽到媽媽的聲音,但面前的蒼白面孔讓他們恐懼,因為他們難以把這張臉孔視同為媽媽,而只是當作一個會動的恐怖的怪物。
在小朋友成長的不同年齡,我們不難找到一些相關的細節(jié)特征:
一個7,8個月大的小寶寶,看到一張臉蛋丑陋的人看著他,他會無故大哭;
一個2歲的小孩,當他看到繪本上有魔鬼或怪獸等尖牙利爪的圖像,會驚恐地跟爸爸媽媽說“害怕”;
一個3,4歲的小孩,在跟隨爸媽旅游時,看到陰森面孔的雕像或樹怪模型,會面露不安而想離開;
一個5,6歲的孩子,經常會反復問爸爸媽媽,“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鬼是白色的還是黑色的”,“怪獸是住在森林的嗎”……
因為幼兒思維的特征,決定了小朋友參與刺激的萬圣節(jié)游戲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孩子多大才能過萬圣節(jié)逛“鬼屋”?
如果你只是讓一個3,4歲的小朋友戴一頂巫婆帽子,這是無關緊要的,部分3,4歲的小朋友也不太抗拒不夠可愛的萬圣節(jié)面具。但如果要參與萬圣節(jié)游戲,父母們最好謹慎對待。
因為很多萬圣節(jié)的游戲是年齡較大的孩子和成年人化裝成恐怖的惡魔形象,然后搞惡作劇或驚嚇其他人,這樣的游戲,小朋友5,6歲后才可以適度地接觸,并且父母決定帶孩子參與玩耍之前,還需要將相關細節(jié)告訴孩子,最后詢問孩子的意見;父母還需要在玩耍中經常關注孩子們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感覺不安,最好及時中斷。
父母們最糟糕的做法,是莫過于強迫孩子參與,更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過于膽小和懦弱,他們以嘲諷的語氣調侃孩子或激怒孩子去玩,以為能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事實上,父母這些做法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得勇敢,還可能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懼感,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影響孩子往后幾天的行為和情緒,部分心智脆弱的小朋友,還可能會落下一輩子的陰影,這是不可取的。
前年,有一位媽媽跟我說,她5歲的兒子被嚇壞了。因為她帶著兒子參加了單位的萬圣節(jié)Party。一開始小男孩就感覺有些緊張,到中途時,一個渾身裹白布的“鬼”從房間里沖出來,把他抱住,小男孩瞬間就被嚇暈了。
醒來后,孩子渾身發(fā)抖,不停地問媽媽“白色鬼走了沒”,他晚上拒絕一個人上洗手間、也拒絕一個人洗澡和睡覺,媽媽抱著時,小男孩的額頭一陣陣地冒冷汗……媽媽一直抱著孩子,抱到后半夜才累得睡著了……第二天,小男孩拒絕出門上幼兒園……一直過了兩周,孩子才慢慢恢復情緒,但似乎安全感嚴重缺乏,在幼兒園也不玩耍,喜歡坐在角落東張西望。后來,這位媽媽的單位明文規(guī)定:小朋友一律不許參加萬圣節(jié)Party。
不過,如果有可愛版的萬圣節(jié)游戲,比如所有小朋友們裝扮成可愛的松鼠、大象、斑馬等形象,房間也燈光明亮,這類是合適年幼小朋友參與的。所以父母們要做好選擇。
有句話說得很好,什么是善待孩子?就是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
當孩子心存恐懼,父母別妄想用恐懼驅散恐懼,這是有悖于小朋友的心智成長的。當孩子的心智足夠成熟,孩子會在自發(fā)的好奇心下,在某一天決定探險,“勇闖”那些一度曾經讓他們感覺恐懼的小小世界。
所以,愛孩子,就是陪孩子做合適的事。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