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外國人都長一個樣,這是臉盲癥嗎?
5月22日
可能是因為一種人種之間認知的缺失導致的效應,心理學上稱之跨種族效應。也可能真的是臉盲癥。
為啥看外國人都長得一樣?
外國友人看我們感覺我們長得都一樣。其實這是一種人種之間認知的缺失導致的效應,心理學上稱之跨種族效應。
面孔識別中的跨種族效應(crossr-race effect)是指人們對于本種族人面孔的識別和記憶成績要好于對外種族人面孔的識別和記憶。認知和社會心理學近三十年來對跨種族效應的一系列研究證明了跨種族效應的存在和其強大的影響。
目前關于跨種族效應產生的原因各個理論都從不同方面進行了解釋,但是尚無定論。
什么是“臉盲癥”?
認知是人腦接受外界信息,經過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從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過程。當人腦中這一信息搜集、處理和加工的過程受到阻礙,人們對記憶、語言、空間、執(zhí)行、計算和理解的判斷就會出現偏差,造成認知功能的障礙。
“臉盲癥”是一種專門針對面部識別的認知識別障礙,但是不同的人表現的性質和程度會有所不同。
“臉盲癥”是怎么形成的?
一、外傷因素造成的臉盲癥--獲得型“臉盲癥”
獲得型“臉盲癥” 主要在成年人中發(fā)生,可由枕下區(qū)、梭狀回或顳葉前皮質等部位的損傷造成。又進一步分為感知型(apperceptive)“臉盲癥”和關聯型(associative) “臉盲癥”。
(1)感知型臉盲癥:感知型“臉盲癥”不能識別熟人和陌生人的臉部特征,不能分辨面部所表達的情緒等,但是可以根據服飾、步態(tài)、發(fā)色、膚色、身形以及嗓音等線索來識別個人。
(2)關聯型“臉盲癥”:關聯型“臉盲癥”可以區(qū)分照片上不同人的臉部差別,并且可以根據臉部特點辨認對方的性別和年齡,但是不能進一步關聯出此人的年齡、職業(yè)以及最后一次會面時間等信息。
二、發(fā)展型“臉盲癥”--與遺傳相關
發(fā)展型“臉盲癥”是持續(xù)終生的,患者無法識別熟人或陌生人的臉部,在兒童早期就很明顯,非腦外傷引起,具有一定遺傳傾向。
此類“臉盲癥”大約占美國人口的2.5%,產生機制還不得而知,但是與一些疾病發(fā)生可能相關,如非語言學習障礙、阿爾茲海默病或自閉癥患者一部分也同時患有發(fā)展型“臉盲癥”。
如何判斷是否是“臉盲癥”?
目前為止沒有很好的神經科學手段來診斷“臉盲癥”。雖然發(fā)明了各種基于面部識別的評價方法來測試“臉盲癥”,但在準確性和可靠性方面沒有很好的效果。相對來說,一些基于電腦程序開發(fā)的問卷測試可能對于識別“臉盲癥”患者更加有效些。
大多數研究者同意面部識別過程是整體的而非局部的。整體識別不包含對如眼、鼻、口等局部信息的詳細識別,更傾向于將臉部視為一個整體。在“臉盲癥”患者中,這種整體識別的功能喪失,他們能夠識別空間布局和臉部特點,但是不能夠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處理。
“臉盲癥”是否能治愈?
臉盲癥矯正通常是通過對面部細節(jié)的逐個識別,或借助其他特征如服飾、步態(tài)、發(fā)色、膚色、身形以及嗓音等特點加以辨認,但不能取得有效的長期效果。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